條文內容

法規名稱:
火災調查安全指引 (112/10/25 公發布)
3
參、火災現場個人防護裝備預防措施及保護類別
一、火災現場存在很多潛在危害,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裝備(PPE) 並遵循
    安全程序有助於降低風險,從火勢撲滅後,依歷程可分為四種情境:
(一)高溫現場 -A 級(HOT SCENE A) :火勢已被撲滅,尚在進行殘火
      處理:
      1.這種情況下,火災調查人員須與現場指揮官協商後,劃定殘火處
        理區域(可能復燃區域)及火災調查管制區域,才能進入現場或
        建築物內,並限制火災調查管制區內不可進行殘火處理破壞現場
        。
      2.建議火災調查人員在此期間不可貿然進入火災現場。但遇有緊急
        情形或有進入必要時,穿戴以下 PPE:
     (1)全套消防裝備,包括消防衣、帽、鞋、消防頭套和救火用手套
          。
     (2)緊急情況下進入火勢未撲滅火場調查時,應穿戴完整的消防衣
          (包括 SCBA) 進入。
(二)高溫現場 -B 級(HOT SCENE B) :火勢已完全撲滅及殘火處理後
      二個小時內:
      1.無論通風量如何,這種火場對火災調查人員仍有危害性,可能存
        在高濃度的有毒氣體和懸浮微粒。
      2.建議火災調查人員在此期間不可貿然進入火災現場執行任何調查
        作業。
      3.研判有必要進入時,火災調查人員應限制現場調查範圍與時間,
        並穿戴以下 PPE:
     (1)全套消防裝備,包括消防衣、帽、鞋、消防頭套和救火用手套
          。
     (2)適當的呼吸防護具。
     (3)複合式氣體偵測器,包括揮發性有機化合物、氧氣、一氧化碳
          、甲醛和硫化氫。
(三)中溫現場(WARM SCENE):火勢已完全撲滅超過二小時,但在七十
      二小時內。
      此期間進入火災現場調查建議穿戴以下 PPE,並依環境監測數據預
      估可停留之時間、退出時間與暴露時間加權平均值:
      1.完全覆蓋手臂和腿部的防護服(最好採拋棄式連身【含帽】防護
        服)。
      2.頭盔。
      3.安全鞋具鋼頭與防刺穿鞋底。
      4.適當的呼吸防護具。
      5.一次性手套。
      6.複合式氣體偵測器,包括揮發性有機化合物、氧氣、一氧化碳和
        硫化氫。
(四)常溫現場(COLD SCENE):火勢已完全熄滅至少七十二小時,且未
      產生可檢測或可見的灰塵、煙霧、薄霧、微粒、氣體、蒸汽或氣溶
      膠。
      當現場移動蒐證或清理挖掘時,微粒會再被揚起,從而對火災調查
      人員的健康造成危害。因此,此期間進入火災現場調查建議穿戴以
      下 PPE:
      1.完全覆蓋手臂和腿部的防護服(最好採拋棄式連身【含帽】防護
        服)。
      2.頭盔。
      3.安全鞋具鋼頭與防刺穿鞋底。
      4.適當的呼吸防護具。
      5.一次性手套。
二、防護裝備:
(一)防護裝備等級,可參考購置防護衣之國家標準(CNS) 或美國、歐
      盟等分級規定及使用手冊,依危害物型態選擇適當的防護衣。防護
      等級分類原則如下:
      1.A 級防護:有害物濃度達 IDLH 或缺氧時。
      2.B 級防護:有害物濃度未達 IDLH ,但對呼吸系統有害,而對皮
        膚無明顯危害時。
      3.C 級防護:空氣污染物濃度未達 IDLH 且氧氣濃度至少達百分之
        十九點五以上。
      4.D 級防護:環境中氧氣濃度至少達百分之十九點五以上。
(二)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(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&
      Human Services,HHS)定義 ABCD 四個不同危害等級,因應不同暴
      露情境,配戴不同類型的防護配備適用原則(如表一)。
(三)美國標準主要針對場域危害等級及特定行業使用分類;歐盟則訂定
      一般要求作為基礎通用標準,依防護效果分為 Type1  至 Type6
      等六個等級,再依據使用環境、用途及類型分別設定標準;我國經
      濟部標準檢驗局則訂有 CNS16103 化學防護服標準,其分類比較表
      如表二。
(四)配戴個人防護裝備注意事項如下:
      1.正確選擇:瞭解危害的性質和程度,選擇相應符合標準的防護裝
        備。
      2.正確使用:充分瞭解及依循防護裝備的正確使用方法。
      3.正確保養:防護裝備使用後要清潔風乾,妥善存放並定期檢查。
(五)防護裝備可提供安全防護,避免有害物質經皮膚、呼吸道危害人體
      ;火災調查人員進入現場勘察時,評估裝備防護能力,應對頭、手
      、足、呼吸等採取保護措施,依識別之危害物質選擇合適的防護裝
      備(如表三)。
顯示立法理由
發文期間

* 請輸入民國年月日共七碼,個位數前面請加 0,例如:0940526

檢索字詞